在中国古代,品香与点茶、插花、挂画被称为“四般雅事”。在传统的香席中,最精彩的部分便是“斗香”这一环节,自唐宋时期开始在上流社会和文人之间流行起来,主要是以“隔火熏香”的方式品评“合香”文化的品香活动。现代医学研究已发现芳香类中药含有植物性挥发油,而这类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病毒的作用。
11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沉香文化博览会暨沉香文化论坛上,“斗香”这一宋代文人雅士重要生活场景被精心复原,博览会特邀当代沉香品鉴大师参与斗香会,现场调制出各种“合香”,以期让大家了解不同品种沉香的气味,以及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独特的气味与效果。
作为此次博览会的承办方,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古籍中对斗香的记载极少,只在文献中提到:(唐)中宗朝,宗、纪、韦、武问,为雅会,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在斗香的过程中,可以只是针对一种香料进行品评,也可以对每个参评者携带自制的合香进行品评,甚至如行酒令一般,出一主题,参与者各自根据主题制合香。
合香是将各种香料根据一定的配比相合,多为香丸、香饼、香粉、香膏等,主要成分是沉香,再配以乳香、檀香、丁香、麝香与甲香等。这些香材既可以借助炭火熏烧,也可以隔火熏香。就是不直接点燃香品,而是用木炭做热源,在炭火与香品之间隔上香灰和云母。此法的优点在于减少烟气,舒缓香味。
除此之外,唐人还有一种奇巧的玩香之法印香。印香也叫香篆,是以特殊的模具将香粉排列成印章或篆字模式,点燃后可依次燃烧,借此品香观烟。王建有诗《香印》: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另有一香篆的变形,名曰曲水香。用模具将香粉压制成图案后,其上覆纸,颠倒模具,撤模具,香粉以图案型铺在纸上,把纸放在水面,纸沉,而如篆字图案的香粉末依然在水面。
与西方的以精油为基础的调香方式不同,中国的传统调香方式,在用料上更讲究取之自然,并不过分追求提纯,与品味浓烈、鲜明的味道相比,中国文人士大夫更加讲究在香料燃烧、挥发的过程中,静默、安然地感受那若有似无、千变万化的自然气息。这种对香的追求也源自中华民族中庸、内敛、包容的性格。
以沉香为例,一款好的沉香含油脂高,燃烧之后香味清醇、温和,无辛辣刺目感。但是由于沉香生长、熟化的环境不同,其味道也不同,或醇厚或淡雅,或有花果的甜,或有青草泥土的芳香,究竟哪种味道为最佳,每个品味者会有不同的答案。可以说合香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单用一种香料价格较高,为节省成本,古代文人将名贵香料中混入其他香料;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对香的追求日益多元化。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沉香博览会是以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和国家林业局整体工作思路为指导,深度挖掘香文化内涵,并以文化推动沉香野生资源保护和沉香林业开发利用的盛会